页面

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

全民寂寞

     寂寞的世界里住着一群寂寞的人们。
     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哪个人是真正不寂寞的,每个人都有寂寞的时候。从物质上的匮乏到精神上的空虚。物质上的匮乏算是一种低层次的匮乏。在很久以前,原始时代,再到现在这个和谐的小康世界,物质匮乏直接导致人的需求。胃里空虚,于是,原始人学会了打猎学会了烹饪;现代人学会了讨学会了抢。
     这之后,翻身了,富裕了,小康了,共产了,于是人们瞄准了所谓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精神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便造成了精神空虚——高层次的寂寞。看看现代人都在做些什么吧。低俗之人带着另一帮低俗之人寻着低俗之物;附庸风雅的人带着一帮人去所谓的雅俗共赏;住在高层建筑的人们教导下层建筑的人们要学习先进文化唱主旋律。由此一番折腾,大家总体上不寂寞了。
     总体不寂寞不代表全体不寂寞。国人的这种精神空虚实际上是相当可怕的。在当代中国,抱着看客心态来处世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会为了一件绯闻而拍手称快,也会为了小小的夫妻吵架而津津乐道。其实都不过是一些小事,无聊之事,不成事之事。但是他们去偏偏喜欢以至于热爱。精神空虚,导致了看客心理,而这种看客心理,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最终会造成情感的冷漠,道德的沦丧甚而至于思想的泯灭。
     我们的社会是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信仰的缺失,思想的禁锢,生活的快节奏等渐渐让都市以及乡村的人们变得空虚。内心的空虚填不满无法排遣,于是,吸毒了,跳楼了,孩子被砍了。当然,这种精神上的寂寞首先还是应当靠自己去解决和改善。其次,如何营造一个自由、温馨的社会环境,于是我们应当思考的深层问题。
     如果今天你寂寞了,请不要悲伤,因为还有几亿与你同样寂寞的人陪着你。
 
                                                                                                                                                  五月十五日
                                                                                                                                               庚寅年四月初十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低俗的胜利

注:文中*处皆为敏感词
     
 
      我不得不说,低俗胜利了,我输了。

      在这个俩男的随随便便走到一起就可能会被说成gay的时代,人人都爱低俗。同样,在这个和谐的年代,大家也都爱高雅。低俗与高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但是,喜欢低俗的人总还是多一些。什么是低俗?我看这个世界到处都是低俗。有些人千方百计的打压,其实自己心里不晓得好想。依我看,如果某国对**网站不屏蔽的话,某国访问量第一的网站我想就不会是百毒了,肯定是遍地开花的**网站。不过幸亏某国和谐了它们,所以它的人民得以高雅,青少年总体上得以健康成长。

      最高雅的东西算是有数十亿观众的某联欢晚会了。*沈阳就是从中走出的一个大明星。都说*沈阳低俗,我看蛮好。他只不过是有点娘,他只不过是有点妖,那又怎样呢?一没脱衣二没讲荤段子,总体上不低俗。于是,全国人民都爱,至少某联欢晚会传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对于一种文化现象作出高雅或低俗的判断,有客观的标准,有时代的差异,也有个人的偏好。低俗的东西终将会成为高雅之物。几十年前,邓丽君、刘文正的歌还不*吗?我看是*到极致,肮脏不堪!再比如李谷一老师的《乡恋》那个时候还不低俗还不恶心?时代在变,低俗照样上联欢晚会,《乡恋》终究成了群众歌曲。又如,在唐宋时期,视诗词为文学正宗,小说则不登大雅之堂。到了明清时期,小说渐成文学正宗,《红楼梦》于是被称为文学名著。在旧中国,相声属于地摊文化,然而在新中国,相声却成为一种语言艺术登上艺术殿堂。就每一个个人来说,对于雅俗的判断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是强制推行一种标准,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我是不喜欢低俗的,我喜欢高雅。大家也都喜欢。上次去听音乐会,看到抽烟的、打手机的、光膀子的,我不想说什么,附庸风雅勉强也算高雅吧。可见,有些东西不是简单的屏蔽查封能解决的了得。文化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环境更需要积淀。

      低俗横行,我只能说,

      低俗终将战胜高雅,

      低俗,亚克西!
 
                                                                               五月十五日
                                                                             庚寅年四月初二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雨夜

       死寂而又恐怖的黑笼罩了整个城市。天空中飘着雨,水珠一点一点懒散地落下。空气里满是水雾,散射着路灯发出的昏暗的黄色的光,叫人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我撑着伞,衣服拉链拉到头,合上帽子,站在路口,凝视一切,却不知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寂寥的雨夜。我不知道有多少车从我面前经过,有多少人在我身边擦肩错过。我笑不出来,因为我已没了快乐;我哭不出声,因为我早已失去悲哀。我不知道在这路口还要站多久,只是站着,孤独地站着,像一根电线杆一样。依旧是雨夜,满是水气。那随风飘动的的水珠,就像人心,漂浮不定,不知道下一刻又要飘落到谁的身上。有一颗落在了我的额前,我该幸运,伸手去抓它,却又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将动未动的双脚只好又归于平静,继续矗立在这雨夜的路口。
      我看着路上的车来来往往。人生就好似这在路上的穿行的车辆,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发生车祸,而留下满世界的悲哀。也不知道下一站将驶向何方,到达何处。理想改了又改,目标变了又变,却始终寻不到心灵的归宿。远处的车辆又开了过来,声音由小及大,然后再变小,最终消失在雨夜里,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得看清楚一点,却始终毫无办法。
      远处传来了脚步声。我循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那是一个中等身材的身影,看不清它的脸。它穿着雨衣,领口竖起来,双手插在两边的口袋里。雨滴飘落到他的衣服上,汇集了便成了一条线流下来,落在地上清脆作响。
      它向我走来,我的内心被恐惧充满。它要做什么呢?也许是个现任,就像楼上的李妈,永远在小区里闲荡,没事便跑到邻居家要几口饭吃;或许又如同赵爷,对于任何事都要平头论足一番,以显示自己的博学;又或许,又或许它是个队员,来盘问我这么晚站在这里干什么,接着便定是被带走。呵!如果,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可就算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掠去了自由,连站的自由也被掠得一干二净。
      我该不该逃走?我想。逃走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只会让它离我越来越近,最终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一个从密闭的盒子里好不容易才钻出来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好去处,好下场的。自由对于我来说早已就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了,它只会在那些优等者身上体现它的价值,而使痛苦者更加痛苦。我倒不如等着它来,那个穿着雨衣,竖着领口的人,干脆让最后一点自由也从我身上离开。
      那个人离我越来越近,然后走到我的面前,然后,然后接着往前走,越走越远,最终消失在雨夜里,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没有一句交谈,没有一丝接触,就是这样走开。对,就是这样。
      我心中的那一点希望啊!也随之消散。我以为它会带我走的,我以为它会对我说些什么的,我以为它至少会转过头对我笑一笑的。什么也没有。冷漠与残酷伴着雨一点一滴打在我的脸上。
      好吧,既然它什么也没做,那我也只好作罢。我姑且利用我这仅剩的一点自由,去别处看看吧。
      于是,我扔掉雨伞,然后把两手插在两边口袋里,沿着路,朝着路的尽头,这漫天的雨幕中走去。
 
                                                                                                                                                                                         四月二十六日
                                                                                                                                                                                       庚寅年三月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