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龟壳到竹简,从竹简到草纸,再从草纸到今天到各类“Pad”,回望这些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书写材料的进化史。人类历史的存在与其书写的载体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有书写材料的出现,人类才得以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提供给后人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书写材料只能就地取材。在欧洲,人们最早将文字写在木片、石片、牡蛎壳等等这些天然的材料上,《约伯书》里就曾提到过摩西在石板上读到了上帝用手书写的法律。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是拥有书写历史最早的民族之一,他们将可以焙干的湿泥作为书写材料,用石头在上面刻写,刻写完成后,为了长期保存,再将泥版晾干或加火烧。从公元前三千多年开始,古美索不达米亚用泥板作书写材料的历史大约延续了三、四千年之久。
差不多和泥板同样历史悠久的书写材料是埃及的莎草纸。大约公元前3500年埃及就已经有了文字,古埃及人随之又发明了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莎草是一种形似芦苇的水生植物,盛产于尼罗河沿岸。莎草的纤维细密、柔软、轻便,可以用来做草席、绳索,同时也是当时用于书写的最佳材料。由于莎草纸轻便、便宜和利于保存的优点,使得它一直到希腊、罗马时代仍然被人们用作主要的书写材料。
中国书写材料的出现, 比古埃及和古美索不达米亚要晚,但比古希腊和古罗马要早得多。中国的书写材料比西方要丰富,最初,古中国人将文字刻在龟背和兽骨上,到了商代,人们将竹子和木头削成小片,这种用作写字的竹片或木条便是简牍。战国以后,又出现了轻便的缣帛,但由于价格昂贵,这种书写材料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真正书写材料的革命在东汉时期到来。公元100年左右,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他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等原料制造出质量很高的纸。“蔡侯纸”一经问世,以其纸质轻、价格低的优点迅速取代了简牍、缣帛等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直到今天, 它仍然是我们最广泛最实用的书写材料。
以后的数千年里,人们在普通纸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各种花样繁多的创新,使得纸张在单纯的文字书写功能上又多了几分文化的雅趣。
始于唐代的宣纸是中国传统书画的必备用纸,而宣纸中又以安徽泾县所产为最佳。唐代书画评论家张彦远在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就写到:“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南唐后主李煜还曾亲自监制“澄心堂”纸,它是宣纸中的珍品,“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在欧洲,十九世纪法国一家小型纸张装订商用优质的无酸纸制成的Moleskine笔记本成了当时欧洲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手中的最爱。从梵高到亨利·马蒂斯,他们的很多手稿、笔记、构思在变成惊世之作之前,都曾被一一记录在这款笔记本上,如今,Moleskine已经成为了笔记本中的“贵族”。
今天,人们的书写材料已经不再局限于纸张,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带来的便捷和快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用它们来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然而,仍然有一些东西是闪烁在屏幕上的光标所无法替代的,笔的刚毅与纸的温润,成就了它们之间最长久的“爱情”,书写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畅快与乐趣,更是我们对这份“爱情”的希望与坚持。离开屏幕,回归纸笔,书写才不是一件没有格调的事儿。
十月二十七日
乙未年九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