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0年7月3日星期六

向右看齐,我无条件地服从你

     一阵催人的无聊的音乐过后,学生们无奈的站起身,然后向操场走去。然后,他们站成一列一列,等待他们的将是那一声声“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的口令声。于是,他们将头转过,又将头转回,日复一日不曾停歇。
     这是在中国校园里再平常不过的一幕,没有人会质疑它的的合理性。但在我看来,这是无聊而没有意义的。教育者们总是寄希望于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精神。比如说做操排队列,他们希望通过这来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培养学生的整齐划一。
     但这是很难的。首先,文化与教育对人的影响应当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通过一两次的训话和排队列就能使人有所改变,特别是对于一个群体来说。今天立正稍息向右看齐,队伍整齐了,明天又是一盘散沙,于是就又来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用他们不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控制自然得不到好效果。至于说我们的教育者沾沾自喜道今天的队伍有进步,那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罢了。
     我们又是特别喜欢自欺,尤其在教育这方面。我们希望通过一两次考试就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等,然后再向社会说,你看我们的教育多么成功,某某试卷的某某题有体现了人文关怀,注重了能力培养。对于此,我只能笑而不语,是不是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不是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我不知道,我只看到,“问题少年”依旧泛滥,自杀、离家出走依旧猖獗。自欺的结局是欺人,继而贻误整个民族。就好像一个乞丐对一群乞丐说自己其实是百万富翁,一群乞丐信以为真,然后这一群乞丐来到富人的会所。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驱逐、嘲笑还是施舍?我们的教育究竟怎样,我们的考试能否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其实大家都早已彼此心照不宣了。
     我也不赞同学生要服从命令这一说法。学生不是军人,学生更不是囚徒。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对于学术来说非常重要。而这一基础应当是行为的相对自由。因为没有站好队或者做操不够标准就将其留下进行所谓的“加强练习”是不合理的。教育者希图用这种方式让不听话的学生听话,让他服从自己,让他下次不犯。但是这一定奏效吗?未必吧。
     中国教育现行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学术的行政化。行政化带来的是等级化,带来的是铜臭和官味儿。这就容易让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感和隔阂。自然,原本学生对老师是敬畏就会渐渐演化为一种惧怕。过分强调服从是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的。老师与学生,学校环境自然应当是平等、自由、融洽的。教育者如果不能激发学生们的梦想至少也应教会他们公平和正义。而如今真正倾听学生心声的老师不多,有的,甚至不堪作为道德的榜样。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中国的人口国情决定了必须要用强势,必须要强调服从。否则,不同人又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行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对于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尽量做到统一,尽量限制一点自由,在中国也不是什么坏事,虽然——
     主席台上又响起了那震耳欲聋的命令:“向右看齐!——”于是,我只好又一次把自己的头颅转向那朦胧的东方。
 
                                                   六月二十七日
                                                 庚寅年五月十六

1 条评论:

  1.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要比你们幸运很多了,我们在听到你们去操场的时候正在机房里。
    如果你像我一样研究某一科这么久,也许同样能发现,中国人真的太急了。他们即便是在学术上同样那么只管成果,不管过程。不管什么方式,把别人打败了便是胜者。你看,在你文章里说的行为跟这是否很像呢?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