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样范》我定下了“长沙在哪里”这个主题,试图去寻找一种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共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在我们内心身处到底是怎样的,而现实之中又是怎样的,它在哪里,又将向何处去,这便是第三期《样范》所想要带给读者的思考。
我希望我的目的达到了。一座城市,最容易遗忘它的人不是外人,而恰恰是久居于此的人。有些东西我们愈是对它熟悉就愈是飘飘然不知所以。我想起今年某省的高考作文的一则材料:两条小鱼在河里遇到一条老鱼,老鱼问小鱼:“水如何啊?”两条小鱼默默走开没有回答。之后,一条小鱼问另外一条小雨说:“什么是水?”材料末尾命题者留下一句话:生活,往往越平凡的事情越容易被人们忽略,而不被珍惜。而现在,我也想问这样的问题,同时也是问自己:什么是长沙?
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它的文化,我很欣喜,长沙有它的文化。长沙的文化是几千年积累的湘风楚韵,是敢为人先的社会精神;同样,长沙的文化也是新鲜香辣的美食,是星光璀璨的娱乐传媒。然而,这几年,后者无疑成为了长沙文化的主流。去年我带外地同学游览长沙,岳麓山、橘子洲游罢,虽有赞誉,但其实听到的更多的是,不如去世界之窗,不如看湖南卫视。我无法反驳,也不好反驳。
《新周刊》七月的一期用整本杂志介绍了台湾,专题的名称是: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其实任何一个地方最美的风景都莫过于那里的人。我爱长沙人,不仅因为父母是长沙人,更加因为自己和这里的三百万人有着共同的文化价值,共同的城市基因。如果你曾流连于长沙的背街小巷,你就会遇到许多可爱可敬的长沙人,或者吆喝售卖,或者打着麻将骂着街,或者在你迷路的时候主动给你指路,告诉你:“年轻人朝前走,莫走回头路。”这是你在其他城市所感受不到的,这是你在其他城市永远怀念故乡的原因。这里还有最潮的男男女女,我喜欢长沙的妹子,喜欢她们的敢爱敢恨和冷不丁的一句骂娘。
但是,我,和数万个和我一样的长沙人,同整个社会一样是浮躁的。这其中有深层次的原因,但归根结缔或许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新时期,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传承?我们需要怎样地传承文化?
如果谈到长沙的文化精神,大部分长沙人都能脱口而出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长沙能有这样的城市精神是社会之福,这里面蕴含的是当下社会所缺乏的一种血性,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血性不是野蛮,忧国忧民不是造谣滋事,若是如此,那就不过是南楚蛮夷披上一层所谓文化的外衣。心忧天下,不是打嘴炮;敢为人先,不是带头逞“英雄”,我们不能忘了湖湘精神另一重要内涵,那就是求真务实,经世致用。而这,也恰恰是我们更应该铭记的。
写作此文时,长沙又发生了反日游行,和往常的爱国游行一样,这一次照例出现了打砸抢这种暴力行径。我本想从各个角度分析和谴责这种行为的,但是别人的万般分析其实都抵不过自己内心深深地思考和反省。希望风波过去之后每个长沙人都能静下心来想一想,长沙在哪里?更进一步地,我们在哪里?
九月十五日于株洲
壬辰年七月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