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轶文两篇(一)

按:这是我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课程作业,都是跟政治文明有关的,完全是坐在房间里的意淫之作,不过对于这种YY的课,也还是蛮相称的吧。千把字的文章约二三百字是原创吧,其他文字散见于各大搜索引擎、知网中国论文期刊数据库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是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十年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遭到极大的破坏和践踏,给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革的惨痛教训,从反面警醒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民主与法治。改革开放以后,政治和社会秩序得到了调整,1982年新宪法,将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确认为城市基层自治制度,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入21世纪后,新的城市社区自治制度又在全国许多城市试行,基层民主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情况,我在我的社区中展开了调查。
100位受访者中,1830岁的有33名,3060岁的有45名,60岁以上的22名,受访者基本覆盖了老中青各个年龄层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受访者对该社区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表示满意,表明基层民主制度在该社区的落实情况较好。在有关“您认为过去十年中您的民主权利是否得到了有效保障?”的问题的回答中,85%的受访者做出了肯定回答。另外,有91%30岁以上受访者认为当前的民主政治建设情况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进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情况的设问中,有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不太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对候选代表缺乏了解以及无法及时向代表反映问题等。调查还发现,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九成受访者对当前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和期待。
通过这个调查,不难发现,建国六十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党的领导下,基层民主制度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实施,人民政治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这一制度拓宽了民主渠道,扩大了基层群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同时有效的促进了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干群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稳定,显示出极大的生机和活力。
但是,调查结果也反映出不少问题,比如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不够通畅,选举、决策、监督等重要民主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在推进人民民主方面的突破性举措不多等,说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距离。

推进民主是不可阻挡的世界历史潮流,是人类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政治需要的日益增强,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不可逆转。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越来越完备,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越来越多地享有更加丰硕的政治文明成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