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一带大概是依托工厂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五十几年前,工厂建立,继而围绕它建设了配套的学校、医院、体育场等,和铁路系统一样,这里就像体制内的一个小王国。我想起了“一代大庆人,世代大庆人”的故事,而在这里,也好像也有这么个意味。
厂外的街道上挂满了许多扩音器,在每天固定时段播放生产口号和革命歌曲,颇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感觉。实际上,这里的街道、设施、建筑甚至发展水平确乎仍然停留在了上个世纪,多少让人有点难以理解。
这里生产某型号战车,厂房的空气里弥漫着机油和钢铁的味道。老师傅们都很亲切,年轻一点的在工作之余大都在厂房边上的房间里玩着手机或抽着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的工作或许就是墙上的“奋战一百天”,这里是青春,或者,就是一生。
有一间库房里满满的都是做好的成品战车,其中大部分甚至加了油,随时可以开动。我站在其中一辆之前,忽然生出一丝畏意,也许是我没有站在这样冰冷机器前的勇气罢。
2
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甚至有消息说未来几年许多本科院校将转型为职业技术型院校,但是不可否认的现状是,社会对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认可度仍然偏低。
我们都知道在德国,技术工人的薪资待遇普遍比较高,然而在国内即使是熟练的技术工人收入也并不会很好。比如工厂里有一个刚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十八岁姑娘,实习期工资仅三位数,转正后工资基本也才在一千至两千左右。然而低水平的薪资待遇并不是主要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职工工资缺乏正常合理的增长机制,产业工人看不到未来和出路。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却并不是强国。一方面,制造业所需的高端数控机床仍然依靠大量进口,同时国内相关的研发工作却进展缓慢;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而我们对于蓝领工人的看法却仍然停留在很低的层次。
制造业是个需要沉得住气去发展的产业。举个例子,如果我要制造一台 0.001mm 精度的机床,那么我必须先用 1mm 精度的机床去做一个 0.1mm 精度的机床,然后再一级级往上做,对于当前这个浮躁的社会来说,也许很多人都不能坚持下去。
大力推广职业教育显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人们的观念和许多问题没有改变和解决之前,这未必是一件费力能讨好的好事。
2014年10月19日星期日
2014年8月24日星期日
Smartisan T1 体验
要说今年上半年关注度最大的几款手机,Smartisan T1 绝对能够算得上一款。罗永浩自去年发布了“秒杀一切”的 Smartisan OS 后,在今年5月20日终于如约揭开了锤子手机的面纱。而在此之前,老罗也为 T1 的发布吊尽了人们的胃口,从设计做工、拍照体验、音质、软件等等方面把友商的产品给数落了个遍。老罗这种攻击式的营销方式,造就了舆论上鲜明的对立两派,喜欢的爱得死去活来,不喜欢的恨得恨之入骨。但是不得不承认,老罗的营销成功了,比如许多人至今仍然认为魅族还是个做 MP3 的寨厂,但是却知道有款手机叫锤子,虽然最终转化到销量数字上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于一个新厂商来说,提高知名度或许比产品大卖更重要。
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今天饶有兴致地去参加了 T1 的湖南地区体验会,想看一看老罗口中的“秒杀一切”到底怎么样。最近类似的体验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虽然背后是否有锤子科技市场部的支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现场的表现上来说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参加人数约有六七十人,活动气氛也很热闹,不得不感叹老罗在某些方面的魅力啊。
外观设计上,T1 比现在大多数的塑料壳的手机要强。玻璃材质的后盖没有塑料那种廉价感,在灯光照射下显得很漂亮,但是却非常容易沾上指纹和手上的油污,把玩了大约五分钟,背壳就显得比较脏了。5寸屏和相对较厚重的机身对于从 iPhone 过来的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会感到有些不适应。机身两侧按键触感较硬,并且位于机身中偏下的位置,这就意味着要点按的时候需要把手机在手掌中往上轻微挪动,感觉很不爽。T1 发布后很多人都不喜欢三颗实体按键的设计,在实际体验后感觉还是不错的,按压和回弹都比较舒服,但是个人而言还是喜欢虚拟按键。手机配置是今年的主流旗舰配置,所以在运行流畅度方面不要有疑虑。
照相方面,T1 不是最好,但也不是最差。这次活动场地是在室内光线偏暗的咖啡馆进行,拍摄光线较好的场景时总体表现还算不错,但是只要光线偏暗,就会出现相当数量的噪点,非常难看。另外,发布会宣传的高速抢拍功能,实际使用起来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操作个十几次还不一定能抢拍出较好的画面。音质方面,开启 Hi-Fi 和不开启还是有区别的,但是可能是因为我不是音乐发烧友吧,我仅仅是觉得声音大了一点,推力强了一点而已。
下面说一下系统体验。同行的朋友见到 T1 后连连问了几句,这货是安卓系统?可见锤子对于Android 的改动和定制还是很成功的。系统里各种动画、图标在5寸屏里看上去都显得得相当精致。多任务切换十分流畅,老罗在发布会上所说的一些人性化的功能都有一一体现,日常使用没有任何问题,能够体会到老罗所谓的“情怀”。由于体验的是新机,就没有测试大型 3D 游戏了,但是我想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卡顿的问题。
其实我对锤子的不满,在于其对 Android 生态的割裂问题上,这也是几乎所有国内厂商的通病。放观如今国内手机厂商的 ROM,几乎都是清一色地向 iOS 看齐。苹果用圆角矩形,那我也用圆角矩形;苹果用阴影高光拟物,那我也用;苹果把图标拍扁了,那我也拍扁变浅再加毛玻璃……锤子稍微好一些,但是在操作逻辑上仍然大量模仿 iOS,比如放着 Android 高效的返回键于不顾,一定要在左上角做个“返回”,放着 Android 强大的通知中心于不顾,一定要弄一个“角标”式通知等等。这虽然是老罗所谓“情怀”和产品特点的提现,但在 Android Design 发展迅猛以及 Android 全新的 Material Design 即将到来的今天,这都是对整个 Android 生态系统所不利的。当然了,以上纯粹是我作为一个原生 Android 党的吐槽,普通用户大可忽略,毕竟,国内用的大都是安卓而不是 Android 嘛。
最后,要问 Smartisan T1 到底值不值得入手,我的回答是,如果你的购机预算在 3000 到 4000块之间,那么 T1 绝对是你应该考虑的一款机型。如果你担心没有妹子喜欢,那也大可放心,因为今天的体验会现场,除了城市精英、IT 屌丝和中年大叔,也还是有很多萌妹的。
八月二十四日
甲午年七月廿九
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2014年6月3日
“他们杀伤你们,我知道也会杀伤我。你们遭到枪击而死而伤,难道单只是你们的命运么?……我如果在那里,死伤的就是我;我的邻居如果在那里,死伤的就是我的邻居……他们开枪,表示他们已经下决心敌对这么多的人;杀伤你们,固然十二分地可恨,但是可恨的仅止于杀伤你们么?”
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首先,你得是块手表
好像自从 Google 发布 Glass 后,科技界就掀起了一股可穿戴设备潮,近一年里,各种各样的穿戴设备层出不穷,而这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智能手表了。手表,这一古老而经典的计时工具,在科技繁荣的今天又重新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就在昨天,Google 对外发布了用于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 Android Wear ,几小时后摩托罗拉便发布了其智能手表产品 Moto 360 ,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交易还未正式完成前,这或许也是摩托罗拉作为 Google company 的最后一件产品了。Moto 360 一经发布便以其圆形表盘、可更换表带设计以及新的 Android 交互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至此,继 Pebble、三星 Gear 以及国内的果壳手表等产品后,Android 智能手表界又迎来了有 Google 撑腰的搅局者 Moto ,一场可穿戴设备的百团大战即将在今年打响。
当我第一次看到 Moto 360 宣传图和视频的时候,我就立刻被其精致的外观吸引住了。Moto 360 没有采用现在其他智能手表产品所广泛使用的方形表盘设计,而是采用了更加像「手表」的圆形表盘,并且把时间显示放在第一位,像是在提醒你,这首先,是一块手表。在我看来,Moto 的工业设计能力其实并不比苹果、索尼差,进入手机时代以来,Moto 的RAZR V3、Droid Razr、Moto X 等等机型都在手机界留下了惊艳的一笔,所以,尽管 Moto 360 还没有真机图片展示出来,但是这还是不妨我们对 Moto 360 的期待。
Moto 并没有透露包括这款手表硬件参数内的其他信息,但是,从宣传视频可以看到,不同于三星在手表上也堆砌硬件,甚至不知所云地还加上个摄像头,Moto 想要做的,或者说 Google 想要引领的智能手表概念就是把手表打造成一个个人信息的智能提示器。大部分时候,我们用它来看时间,而到了一些特别的场合,比如驾驶、运动、移动支付的时候才发挥其「智能」的特点。购买智能手表的消费者想要的,首先应该是一块能看时间的并且耐用的手表,而不是在手腕上聊微信、发微博和切西瓜的奇葩玩意儿。
佩带舒适方便、操作简化和耐用,应当是包括智能手表在内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所应当遵循的几点原则。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里还会有许许多多的穿戴设备陆续发布上市,可穿戴设备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科技装备,谁又能成为这个市场里的王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科技有样范」我们下期见。
三月二十日
甲午年二月廿十
2014年2月20日星期四
玩个「鸟」游戏
继愤怒的小鸟后,这个冬天,全世界手机玩家们又再一次对一款关于「鸟」的游戏疯狂起来,以至于我们还没来得及给这款游戏取一个像样的中文名,游戏作者就因为不堪忍受这款游戏太火爆而将其从应用商店下架。没错,今天要说的这只「鸟」就是 Flappy Bird.
不同于愤怒的小鸟,这只鸟没有精美的画面,没有精心制作的音效,更没有匠心独运的关卡设计,相反,它只有像素风格的画面和只需要轻点屏幕就能操作的玩法。然而,正是如此简单的一款游戏却能在短短一段时间内迅速登上各大应用商店排行榜的榜首位置,不得不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Flappy Bird 上手简单,玩家只需要轻轻点击屏幕控制小鸟飞行,让小鸟通过前方的管道缺口即可,每穿过一个缺口便可以得到一分。然而,这样看似简单的操作实际上却并不简单,稍有不慎,小鸟就会撞上管道,使得游戏结束。可是诸多玩家在游戏上手之后却都欲罢不能,直至成瘾,一遍又一遍刷新自己的分数,即使从5分刷成6分,也能迅速成为社交网站上供炫耀的资本。
简单加虐心,成为 Flappy Bird 迅速蹿红的两个重要原因。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大多数人已经不愿意选择复杂、费脑筋和费电的手机游戏来玩了,他们需要的是一款能够挤占碎片时间却又不无聊且有挑战性的游戏,在 Flappy Bird 之前所火爆的 Doodle Jump、神庙逃亡等游戏就是其中的例子。在简单之上,Flappy Bird 又加上了「虐心」的元素,玩家们似乎都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般,被一个萌蠢兮兮的对象「一虐再虐」之后,内心却爆发出对「成功,哪怕一次也好」的无限渴求。游戏里的小鸟长得很贱,失败后的音效也很贱,这种不愿意被贱贱的游戏所打败的心理成为了大多数玩家孜孜不倦的动力。
Flappy Bird 的走红,完全靠社交网络里的口口相传,开发者没有进行任何的宣传和营销。它的开发者 Dong Nguyen 这样谈游戏的成功,他说:「游戏能够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玩家和简单之间的竞争,它们是为线下竞争而设计出来的,如今人们都忘记了这一点。同时,我的每一个游戏都只有一个设置、一个行为和一个游戏机制。它们极为简单,很容易学会,而且只需要技巧。它的玩家是那些需要真正的挑战而非付钱去赢的人。」
这款游戏的爆红甚至引出了离婚案、杀人案这样的悲剧,因此 Dong Nguyen 觉得「再也无法忍受」而宣布在它最红的时候把它从应用商店下架。然而关于这款游戏的讨论却还远远没有停止,人们津津乐道于游戏背后所带来的各种启示和成功学信条。我不想多谈这些启示和信条,只是希望未来的国产游戏里,能多一些像 Flappy Bird 一样的好游戏,少一些「屠龙宝刀点击就送」的烂游戏。
二月十九日
甲午年正月廿 雨水
2014年2月15日星期六
黄章来了
这些天,国内手机界发生一件大事,最著名的手机界“工匠”,魅族科技创始人黄章重出江湖了。黄章复出后,立马就做了三件事,其一是宣布魅族将进行融资,其二是公司内部将引入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其三是将魅族MX3手机降到1999元。这三件事,尤其是最后一件事显然有其明显的指向性,那就是魅族的头号竞争对手小米。黄章也在自己的第一条微博里毫不避讳地写道:“除了小米手机之外,还有更好的魅族手机可以选择。”
魅族在2009年发布的M8无疑是国产手机界的里程碑式作品,奠定了魅族在当今国产手机界的地位,较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领跑国产智能手机市场,直到2011年小米手机的发布。
相比万千米(diao)粉(si)追小米的疯狂境界,魅族却给人一种小众的感觉。小米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开创的互联网营销方式,以较低廉的价格,性能过剩的所谓最强配置再加上万年模仿iOS的MIUI系统为卖点,给人一种“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也可以在iPhone面前显摆性能”的幻觉,有这样的噱头打出去,很快就能吸引关注,最后能不能买得到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相比之下,魅族的营销只能用苍白来形容,方式多以口碑营销和社区营销为主,虽然其也有一票死忠粉丝,但是就其产品销量上来说,落后后来者小米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2010年开始,黄章基本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淡出公众视线,甚至连此后的魅族发布会也没有出现过。他更像是一个精神领袖,在幕后指导着整个公司的产品方向。黄章在魅族论坛里以J.Wong为ID,经常与粉丝互动,时不时造出一些话题。但是,这样的方式造出的影响却非常有限,更加远远达不到当年魅族“音乐、照片、视频All in One”广告语妇孺皆知的地步。或许黄章只是想打造一个小众的魅族生态圈,正如他在论坛里回复粉丝的那样:不喜欢就滚,人云亦云。
今天的国内手机市场早已不能和当年魅族M8的所处的时代同日而语。在外,有苹果和三星的来势汹汹,往内,有中兴、华为、联想等一众国内厂商的异军突起,在这样的手机市场里,保持低调只会立刻被浪潮淹没。尽管在黄章本人“工匠精神”的指导下,魅族的产品气质并不太差,但是光有产品气质远远不够,小白用户们最关心的仍旧是名气、价格和花样,如何权衡市场大流和产品气质,这是从“外星”回来的黄章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黄章的回归,无疑给今年手机界的竞争大戏增添了很大的看点。人们都在期待黄章个人以及整个魅族在产品营销上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或许得加快一些脚步了,可别忘了,论炒作和营销,还有一个正站在手机界门外虎视眈眈的罗永浩呢。
二月十五日
甲午年正月十六
2014年1月1日星期三
让公共精神回归社会——2014新年献词
在株洲火车西站的出站口外,有一个公交车站,管理方为了让乘客能够有序排队上车,于是在车站旁建立了一个用铁栏做的迂回排队区。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每当有车到来时,等车的乘客们却大都不会在排队区排队,而是直接绕过它,一窝蜂直接涌向车门,铁栏做的排队区于是便成了摆设。类似的情景,类似的不文明现象,其实每天都在这个我们身边上演,在新年的第一天里,让我们不妨好好思考与展望,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会,一群怎样的社会成员?
国家的发展,不仅有赖于一个有力的政府,更加有赖于一个健全的社会。而一个社会若要有持续的创造和发展,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坚守共同的底线和最基本的价值观。培育和建立现代公民意识,实质上就是要培育社会成员的公共精神,让公共精神回归社会,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公共精神是一种理念,所有的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由此,衍生出我们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公共精神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帮助我们构建更好的公共生活,让我们得以去探索和实现更美好的伦理规范、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
公共精神的发展过程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过去的一年里,因为政府与民众的对立矛盾而产生的社会事件仍然层出不穷,执政者与民众之间的割裂与鸿沟,必将大大削弱公民民主参与能力,造成人们普遍的政治冷漠。公共权力来源于全体社会成员也始终属于全体社会成员,因此建设、发展和改革民主政治,就必须强调公共精神,提倡公民参与。相应的,在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过程中, 民众懂得了程序民主的意义,学会了协商民主的精髓,体会到公共生活的价值,从而也能推进民主政治的建设。
公共精神的发展应当以尊重和实现个人权利为基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集体”而往往忽略“社会”,然而前者讲究的是纪律,后者讲究的却是规则;前者强调服从,而后者强调尊重。学会如何维护自身的权利,应当成为现代公民的社会必修课。唯有明白个人权利之神圣,才会懂得他人的权利同样不可侵犯;唯有人人都能互相尊重他人的个性、习惯和选择,才能真正树立规则意识和社会共识,创造更好的公共生活。
未来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民间社会作为土壤。而这样一个民间社会,就必须要发展广阔的公共生活,培育具有活力的民间组织,这其中,公共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二零一四,让公共精神回归社会,照亮你我的梦想和国家的未来。
十二月三十一日
癸巳年十一月廿九
订阅:
评论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