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5年9月10日星期四

我很想念他们

前些天在朋友圈里读到一篇文章,叫做《校园札记》,作者叫刘骐,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
刘老师是我在长沙一中读书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位老师。现在想来,已经有六年没有再见,他肯定已经不记得我了,而我却一直盼望能再听一节他讲的课。
那个时候人们的话题圈中还没有“强迫症”这一名词,而刘老师身上就有许多“强迫症”一般的古怪特点。比如,他不喜欢学生起立喊“老师好”,因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都朝气满满,如果学生们死气沉沉喊“老师好”,他就会没心情上课。于是,每一次上课,他只喊一声“起立”,和学生们对望一眼,便叫坐下。又比如,他对干净的黑板有着很强的执念,和我们第一次上课竟是教我们擦黑板,拿着黑板刷说:“黑板有纹路,你可以横着擦,也可以竖着擦,但千万别斜着擦,斜着擦黑板就擦花了,这样的黑板我不写。”
上他的课,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因为哪怕一个生词的解释,他都可以“跑题”讲出许多精彩的故事。谈到读书,他告诉我们说不要迷信书单,要遵循自己内心的喜好。他说他从未把《红楼梦》完整地读过一遍,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喜欢,不管它有多经典。我的读书态度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形成的:读自己喜欢的书,不读“别人喜欢”的书。
刘老师虽然上课很有意思,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总觉得他不太“关心”我们。这里所谓的“关心”,就是他很少给我们讲应试技巧、作详细的考题分析等等。有一次,我和同学去办公室问他作业题,他抽着烟,看了看习题册,然后对我们说:“你啊,要学会自省!”,随后只简单地点拨了几句,便要我们走了。我和同学都感到莫名其妙,觉得他虽学富五车,但对学生怎么是这样一番态度?
直到后来有一回家长会,我因为要留下来为家长们介绍一些情况,便得以在教室外的时候听到了他对家长们说的话,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原来有多么关心我们,多么为我们的“考试”发愁。谈到班上的成绩,他痛心疾首,说他详细地看过我们的每一张试卷,统计了每一道题有多少人错,分别是哪些人,这些和实验班还有多少差距,以及题目为什么会错,应该如何改进等等。这以后,我也终于理解了他为人、教学的那“一番态度”。
我有点遗憾现在才写这样的文章,因为很多关于老师的记忆、关于学校的记忆在我脑海里已经变得渐渐模糊了。刘老师只教过我一年,但是却或多或少影响了我未来的方方面面,就像他在他自己的文章里说的:“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不管他有没有出息,总会有许多人帮着扶着,他才能渐渐地走得稳当、走得轻快起来。”
一中的老师,有的深明大义,教会你独立和自由地思考;有的温和亲切,待人视如己出;还有的能引经据典,满腹经纶。刘老师便是这样一位满腹经纶而令人敬畏的老师。教师节到了,我很想念他,我很想念他们。


九月十日
乙未年七月廿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