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4月15日星期日

我为什么创办《样范》


一段时间以来,有很多朋友就《样范》这本杂志问了我许多问题,我想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一个交待了。其实关于这本小杂志,我起初是不抱有什么信心和希望的,纯粹是把它当做茶余饭后的玩物罢了。
我初中的时候和一群好朋友搞了一个叫ES的小团体,搞一些电脑方面的东西,工作就是装逼和故作技术流,当然主要是满足我当领导的愿望。到高中之后,这个小团体就没做过什么事情了,基本处于解散的状态。2010年时,那时我已成功的从左派转型为右派,并且渐渐对媒体发生了兴趣。当时我相当崇拜南方系,觉得这一众刊物怎么会这么敢做,怎么会如此给力。高三那年,我没好好读书,所谓针砭时弊和无病呻吟的文章倒是写了不少,只是满腹牢骚没处发泄,而且臣服于分数和排名,我也不敢轻易把有一些文章往考卷上写。于是我琢磨着往报纸杂志投稿,首先就想到了南方系,不过再想还是算了,在那儿写文章的都是大牛人啊,我这小辈往那儿投文章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所以,《样范》诞生了。我想办这样一份网络杂志,让自己有能够说话的地方,让我们有敢说话的地方。
我把这个想法给我的好朋友Stone说,我说我们以前不是有个ES吗,干脆把ES拿来“兼营”传媒业务吧。我们一拍即合。关于杂志的名字——样范,具体怎么来的,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当时有很多备选名字的这个情况是肯定的,至于为什么最后定下了“样范”,那就是个永远的迷咯。“样范”出自于长沙方言,意为外形、模样、态度,这是一个长沙人都熟知的词。每每听到它,我仿佛就好像看到了童年母亲训斥我时的样子,回到了在长沙市井街巷中穿梭的岁月。植根本土,体味基层,从来就是我,以及《样范》一直所追寻的理念和精神。
第一期《样范》非常粗糙,内容也不精。白色的封面上就印着两个繁体的“样范”两个字,或许就好像我以及无数个像我一样的人,苍白无力,但是前路开阔,尽可快意书写。《样范》一开始没有发刊词,现在我拿来作为发刊词的《自由思想》,是第一期《样范》的第一篇文章。我非常感谢Stone写了这篇《自由思想》。那时他要准备计算机奥林匹克比赛,而且他也不常写文章,能雪中送炭地给我这一篇,算是非常难得了。当时Stone问我,写什么好,我说,随便你吧。我还打趣道:“我们‘样范’秉承不审查,不删减的原则哦。”
自由思想,这既是《样范》的价值观,也应当是我们所有人所追寻的价值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陈寅恪先生墓志铭上的话,近一百年来,不断地为人们所提及。据说当年的清华大学的校训后面还有八个字,就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可见其重要的精神内涵。当代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僵化灌输,许多人已经变得根本不会思考,不会判断了。这就直接导致了常识的匮乏,谣言的四起以及精神家园的空虚,他们的生活,如行尸走肉一般,毫无生气。可是有人觉得,在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里,如果人人都有不同的思想,都有“异质思维”,那么社会秩序岂不会乱套?我非常反对这种观点,自由地思想原本就是我们的权利,它也是个人的最后一道防线,保留思想的自由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联合国于1966年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里就写到:“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之自由。”自由地思想,这既是我们都应该接受的价值观,也是我们走向宪政民主之基础。只有我们自由地思想,才会有观点的碰撞,才会有左与右的争鸣,人的价值就是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体现的。纵使我们大都是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是,沉默的人都应有着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自由的思想者需要这样的一个地方。
《样范》是一本所谓的网络独立杂志。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由学生创办的独立杂志,譬如《北斗》、《独立阅读报告》等,并且这些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传统纸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如微博客)已经深入人心的趋势下,网络独立杂志的未来在哪里?它的发展路线又是否明晰?在当今中国,网络独立杂志还处于起步阶段,既缺少足够的气候,也缺乏必要的体系。气候的缺少,就决定了其受众的的范围只能局限于一小部分人,杂志的传播,也就仅仅只能靠朋友间的宣传或者网络社群上的分享;而谈到体系,这里我主要讲的是监管体系,网络独立杂志处于新闻出版的灰色地带,这就意味着它们要承受潜在的政策与法律风险,而杂志内容一旦拿捏不好,就或许会触动某些人的敏感神经,这在中国,是非常尴尬而危险的事。但是不管怎么样,网络独立杂志毕竟为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了一个宽松、能随心所欲地说话的地方,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观点博弈的舞台,这些,都是建设成熟而文明的公民社会所必需要的东西。
很多人会惊讶说,我办《样范》而我居然是一个工科生。然则文与理,其实与梦想并无多大联系。作家王小波就是从理科男转为了文科男。就现阶段来说,我有两个理想,一个是我的职业理想,做一名出色的机械工程师;一个是我的事业理想,就是投身新闻出版的大潮。职业与事业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奔着实现人生价值而去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的《样范》团队,仍然缺少给力的人马。我们没有像样的美术编辑,也缺少懂排版技术的文字编辑,还缺少伶牙俐齿的发行人员。在文章的最后,打个广告,欢迎聪明的你加入我们,让更多的读者看到我们的《样范》,以及真正的,青年人的样范。

四月十五日
壬辰年三月廿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