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5年11月5日星期四

从竹简到 Moleskine:书写材料进化史


从龟壳到竹简,从竹简到草纸,再从草纸到今天到各类“Pad”,回望这些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书写材料的进化史。人类历史的存在与其书写的载体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有书写材料的出现,人类才得以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提供给后人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书写材料只能就地取材。在欧洲,人们最早将文字写在木片、石片、牡蛎壳等等这些天然的材料上,《约伯书》里就曾提到过摩西在石板上读到了上帝用手书写的法律。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是拥有书写历史最早的民族之一,他们将可以焙干的湿泥作为书写材料,用石头在上面刻写,刻写完成后,为了长期保存,再将泥版晾干或加火烧。从公元前三千多年开始,古美索不达米亚用泥板作书写材料的历史大约延续了三、四千年之久。

差不多和泥板同样历史悠久的书写材料是埃及的莎草纸。大约公元前3500年埃及就已经有了文字,古埃及人随之又发明了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莎草是一种形似芦苇的水生植物,盛产于尼罗河沿岸。莎草的纤维细密、柔软、轻便,可以用来做草席、绳索,同时也是当时用于书写的最佳材料。由于莎草纸轻便、便宜和利于保存的优点,使得它一直到希腊、罗马时代仍然被人们用作主要的书写材料。

中国书写材料的出现, 比古埃及和古美索不达米亚要晚,但比古希腊和古罗马要早得多。中国的书写材料比西方要丰富,最初,古中国人将文字刻在龟背和兽骨上,到了商代,人们将竹子和木头削成小片,这种用作写字的竹片或木条便是简牍。战国以后,又出现了轻便的缣帛,但由于价格昂贵,这种书写材料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真正书写材料的革命在东汉时期到来。公元100年左右,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他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等原料制造出质量很高的纸。“蔡侯纸”一经问世,以其纸质轻、价格低的优点迅速取代了简牍、缣帛等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直到今天, 它仍然是我们最广泛最实用的书写材料。

以后的数千年里,人们在普通纸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各种花样繁多的创新,使得纸张在单纯的文字书写功能上又多了几分文化的雅趣。

始于唐代的宣纸是中国传统书画的必备用纸,而宣纸中又以安徽泾县所产为最佳。唐代书画评论家张彦远在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就写到:“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南唐后主李煜还曾亲自监制“澄心堂”纸,它是宣纸中的珍品,“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在欧洲,十九世纪法国一家小型纸张装订商用优质的无酸纸制成的Moleskine笔记本成了当时欧洲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手中的最爱。从梵高到亨利·马蒂斯,他们的很多手稿、笔记、构思在变成惊世之作之前,都曾被一一记录在这款笔记本上,如今,Moleskine已经成为了笔记本中的“贵族”。

今天,人们的书写材料已经不再局限于纸张,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带来的便捷和快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用它们来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然而,仍然有一些东西是闪烁在屏幕上的光标所无法替代的,笔的刚毅与纸的温润,成就了它们之间最长久的“爱情”,书写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畅快与乐趣,更是我们对这份“爱情”的希望与坚持。离开屏幕,回归纸笔,书写才不是一件没有格调的事儿。


十月二十七日
乙未年九月十五

2015年9月10日星期四

我很想念他们

前些天在朋友圈里读到一篇文章,叫做《校园札记》,作者叫刘骐,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
刘老师是我在长沙一中读书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位老师。现在想来,已经有六年没有再见,他肯定已经不记得我了,而我却一直盼望能再听一节他讲的课。
那个时候人们的话题圈中还没有“强迫症”这一名词,而刘老师身上就有许多“强迫症”一般的古怪特点。比如,他不喜欢学生起立喊“老师好”,因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都朝气满满,如果学生们死气沉沉喊“老师好”,他就会没心情上课。于是,每一次上课,他只喊一声“起立”,和学生们对望一眼,便叫坐下。又比如,他对干净的黑板有着很强的执念,和我们第一次上课竟是教我们擦黑板,拿着黑板刷说:“黑板有纹路,你可以横着擦,也可以竖着擦,但千万别斜着擦,斜着擦黑板就擦花了,这样的黑板我不写。”
上他的课,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因为哪怕一个生词的解释,他都可以“跑题”讲出许多精彩的故事。谈到读书,他告诉我们说不要迷信书单,要遵循自己内心的喜好。他说他从未把《红楼梦》完整地读过一遍,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喜欢,不管它有多经典。我的读书态度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形成的:读自己喜欢的书,不读“别人喜欢”的书。
刘老师虽然上课很有意思,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总觉得他不太“关心”我们。这里所谓的“关心”,就是他很少给我们讲应试技巧、作详细的考题分析等等。有一次,我和同学去办公室问他作业题,他抽着烟,看了看习题册,然后对我们说:“你啊,要学会自省!”,随后只简单地点拨了几句,便要我们走了。我和同学都感到莫名其妙,觉得他虽学富五车,但对学生怎么是这样一番态度?
直到后来有一回家长会,我因为要留下来为家长们介绍一些情况,便得以在教室外的时候听到了他对家长们说的话,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原来有多么关心我们,多么为我们的“考试”发愁。谈到班上的成绩,他痛心疾首,说他详细地看过我们的每一张试卷,统计了每一道题有多少人错,分别是哪些人,这些和实验班还有多少差距,以及题目为什么会错,应该如何改进等等。这以后,我也终于理解了他为人、教学的那“一番态度”。
我有点遗憾现在才写这样的文章,因为很多关于老师的记忆、关于学校的记忆在我脑海里已经变得渐渐模糊了。刘老师只教过我一年,但是却或多或少影响了我未来的方方面面,就像他在他自己的文章里说的:“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不管他有没有出息,总会有许多人帮着扶着,他才能渐渐地走得稳当、走得轻快起来。”
一中的老师,有的深明大义,教会你独立和自由地思考;有的温和亲切,待人视如己出;还有的能引经据典,满腹经纶。刘老师便是这样一位满腹经纶而令人敬畏的老师。教师节到了,我很想念他,我很想念他们。


九月十日
乙未年七月廿八

2015年9月6日星期日

坚果手机体验


在 Smartisan T1 发布一年后,锤子科技推出了它的新品坚果手机。过去一年里,对于锤子来说过得并不是那么舒坦,虽然产品在设计和易用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 25 万台的销量在 2014 年出货量 4.2 亿台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里显得是那么的虚弱。T1 上市初期 3000 元的定价戳中了绝大部分消费者的痛点,许多想体验锤子系统的人看到这个价格只能望而却步。而后发生的产能危机和公关危机又是火上浇油,极大影响了 T1 的销量和锤子科技的形象,还好后来的降价挽救了一部分销量,但是总的说来也没有达到力挽狂澜的效果。

T1 的定位是中产阶级城市精英,但是当这些人都不买账后,老罗的情怀和理想主义终究还是得向商业和市场妥协。坚果手机的推出表面上说是为年轻人打造一款精品手机,但背后自然也有来自投资人和资本的压力。可是不管怎样,锤子的这一步走对了,毕竟锤子的核心竞争力是其设计和软件,通过低价打开销量,让更多的人了解锤子科技的理念和价值观,才能为其以后的产品赢得市场。

我这次体验的是橙色 32GB 版本,前面说了锤子的核心竞争力是其软件,也就是 Smartisan OS 操作系统,夸张点说,坚果手机其实就是“买系统送的”。这台体验机运行的是 Smartisan OS 1.5.2,基于 Android 4.4 开发。其实这个系统推出之后就一直颇有争议,不喜欢它的人说它像老人机,说它的拟物风格跟不上扁平化的潮流,说它只是小修小改并没有杀手级的功能等等。在我看来,Smartisan OS 在当今安卓手机市场里是独树一帜的,在其他厂商做系统都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Smartisan OS 的差异化的确为锤子科技在“卖点”赢得了宝贵的一分。

坚果手机上的 Smartisan OS 整体运行流畅平稳,没有卡顿,系统动画恰到好处,系统里的各种“微创新”能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击中你的心。在我正常中度体验使用一个小时里,手机掉电 12% ,发热感觉良好,发生过一次新浪微博打开闪退情况。充电速度上,由于只采用了 5V/1.5A 的充电器,坚果手机的充电速度较慢,同时据提供手机体验的朋友说,在使用非原装充电线的时候甚至会有完全充不进电的情况。

外观方面,坚果这次使用的塑料背壳个人感觉特别细腻温润,没有像某些手机对塑料做出看上去会非常廉价的抛光处理。屏幕观感不错,如果你不是对屏幕特别敏感,相信看不出其和中高端机有什么区别。

摄像头成像个人觉得坚果延续了 T1 上的表现,那就是白天光照充足,成像良好可以接受,夜间弱光下表现不佳,成片较差。考虑到这是一台千元机,这样的表现也算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了。

总的说来,坚果手机体现出了其在千元机档位的价值,同时在设计和软件上,又在同价位的竞争机型里打出了差异性。如果你的预算有限,坚果手机还是很值得你考虑的一款机器。


九月六日
乙未年七月廿四

2015年7月29日星期三

写在一万次阅读以后

上个月,我们某一篇文章的阅读量终于突破了一万次,这对于一个本土的创立不到半年的公众号来说实属不易。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
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8月正式上线以来至今已有3年时间,截至2014年底微信公众号超过800万,平均每160个中国人就拥有一个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发展如此火爆和迅猛的背后,是因为它有着和其他产品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
相比于微博,微信公众号更适合作为内容的载体。微博信息流快速而碎片,用户每一分钟刷新所看到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再加上新浪为其进行不断的“添砖加瓦”,用户不得不面对各种不同的多媒体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博渐渐变成大V的广场和广告的聚集地。而微信公众号以长文字为基础,严格限制多媒体形式和发送次数,轻量且精致,推送信息直达用户,这样便使得用户更加有可能花更多时间去阅读内容。
另外,微信公众号文章本身是不具备多少社交和传播性的。对于绝大多数公众号来说,推送内容就是一篇图文而已,里面甚至连超链接都不能放(少数公众号可以添加评论和链接等功能)。所以要形成传播和影响,公众号的运营者就必须依靠优质的内容或者独特的营销手段使其内容被用户转发给朋友和朋友圈,以此实现公众号的健康发展。
这些特点让微信公众号在竞争中渐渐脱颖而出,受到了用户和创业者的欢迎。但是,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其活跃周期,对于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产品来说更是如此。这个活跃期,对于微博是五年,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会更短,实际上,公众号发展到今天已经显露出疲态,因此近期腾讯也在一手大力整治滥用行为,一手大力扶持原创公号。大浪淘沙,最终能生存下来的,必定是那些精品的、高质量的公众号。
以上这些,也算是我们在阅读突破一万以后作出的一些总结。很多人曾问我们,样范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我们也曾戏谑地回答没有定位就是最好的定位。随意翻翻微信可以看到,公众号们做的东西各有侧重:新闻、科技、生活、个人专栏……反观我们,除了一个青年文艺、本土生活的大框架,发的东西却大都比较杂,说不上太好,当然也并不太坏。
当然,除非微信消亡,否则公众号将继续作为我们事业的根据地,接下来,我们将梳理和微调我们的内容,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意思。
这就是我们今天进行改版的原因。


七月二十八日
乙未年六月十三

2015年6月9日星期二

城市的果实

高考结束了,此刻,万千学子正从考场里走出,像包含着种子的果实,朝向一个涵义无尽的未来。
无论以后走向哪里,他们身上总是会带着来自母校、来自家乡的特色和基因。这是一个奇特但是普遍的现象,每一年我们都能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曾经经历过的“老考生”们对高中生涯、对家乡的集体怀恋。一个学校,一座城市最大的骄傲就是这些拥有着共同基因,走向世界各地的果实们。
过去几个月,我们一直在试图挖掘和重现这个时代里新的城市基因。我们发现年轻一代虽然有着无比丰富的娱乐活动,但却在逐渐丢失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认同;我们发现新市民们在大街小巷里行色匆匆,却普遍缺乏对于一座城的归属感;我们发现路边的配电箱画上了曾国藩的画像,而与此同时曾国藩墓的神道碑却正被建筑垃圾掩埋。
这座城市结出的果实不应当是江边的摩天大楼,不应当是越来越宽清一色的“快速化道路”,而应该是鲜活的人,是不管未来定居于此还是走向各方的城市人。好比“样范”这句长沙话,纸面上的“样范”只是个单词,当它通过真正的长沙人的嘴巴说出来,才会有了腔调,有了灵魂,你才会会心一笑,才会恍然大悟。
我曾写过:“如果若干年后,一个像当年的我一样的孩子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份叫《样范》的杂志,从此他觉得在他的生活中应该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开始思考生活和社会的意义,他开始正视理想和人生,那么这就是样范的意义。”现在,我想做一些补充:如果若干年后,长沙话变了,但是有一天这座城市里的一个新市民偶然听到“样范”这个词的时候,突然他觉得似曾相识,他热血沸腾,他想去曾经的街巷里走走,想去博物馆里看看,想找城市里的老人们聊聊……那么我想,现在果实里的这颗种子,也算是有了意义。
六月八日
乙未年四月廿二

2015年6月4日星期四

2015年6月3日

夜半的巷子有脚步声响起
有一个女子趁着夜色离去
哪一辆马车载你奔向远方
奔向你宿命里的万水千山

我只能爱你一世不能一时
我只能合十双手解你咒语
北方的荒草已长过了流年
异乡的窗外夜雨正凉

1989年我们相遇在人的海洋
1997年烟花灿烂喧闹的夏天
2003年你飘洋过海是为了再见我一面
现在的你的身边 是谁在安慰

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就与你相遇
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就与你分离
念来去 转辗天涯
还更愁 少年人老
蓦然回首中 谁是未归的人
蓦然回首中 谁是不归的人

——蒋明《某年某日的情歌》


六月三日
乙未年四月十八

2015年6月1日星期一

儿童节,愿你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今天是儿童节,祝所有的小孩子们节日快乐,祝所有的大孩子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各个国家儿童节的日子不尽相同,但是设立儿童节的目的却都大致相同:保护儿童权益,祝福儿童幸福成长。今天我们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利迪策惨案。
1942年6月10日,盟军游击队员刺杀了掌管捷克地区的党卫军上将莱因哈特·海德里希,之后逃到捷克利迪策村并被村民掩护起来。纳粹德国军队为此实施报复,焚烧了利迪策村所有房屋,屠杀了全村年龄在15岁以上的173名男性村民,妇女则被送往集中营,另有88名儿童在集中营被德军用毒气杀害,此次屠杀共造成340人遇难。1949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纪念事件中的遇难儿童,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六十多年过去,今天全世界的大多数儿童们已经能够在相对和平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仍然有许多地方的儿童饱受苦难。在非洲,2013年约有290万名15岁以下青少年携带艾滋病病毒;在被ISIS占领的叙利亚,每天有大量的儿童被掳去充当人盾。
在中国,由于户籍制度而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仍然没有被完全打破,由此形成不同儿童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几天前,我们曾转载《他们》一文,意图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前夕再一次唤起我们对教育公平的思考。此外,近些年我国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必须意识到,生活在穹顶之下的他们,经不起头顶再有更多的阴云。
儿童节,只是一个24小时的节日,而心理学上的说法是,童年时光会影响人们一生。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除此之外,愿他们也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六月一日
乙未年四月十五

2015年5月11日星期一

山河依旧,爱也依旧

汪国真先生去世了。
如果不是这样一条悲伤的消息,恐怕汪国真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只是一个停留在脑海中的,有印象,但又没那么熟悉的名字而已。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势必将掀起一阵关于汪国真,关于诗歌的缅怀和热议。
作品成熟于九十年代的汪国真,和海子、席慕容等人一道,是那个年代文青眼里的高山。而关于其诗歌本身,存在着许多褒贬不一的看法。有的人觉得:
如果说海子、顾城、食指等这些朦胧派诗人是“月亮”,代表着一个特定年代的理想主义,那么汪国真就是那“六便士”,从自身个体出发,写出了人人都能看懂的、可以寻找到共鸣的诗歌。
而进入新时代后,许多人把视点聚焦在更为现实的社会变革中,认为诗歌应当反映社会关切,他们对汪的诗歌提出这样的意见:
做除了写诗以外的任何事,多关注关注社会,回过头来再写诗,或许还能有点看头。
这不是一个诗歌流行的年代,相反,是一个诗人与诗歌受到嘲讽和戏谑的年代。其原因一方面,是基础教育对于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不太重视,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另一方面,“梨花体”这样的诗歌出现让人觉得诗歌写作的门槛很低,许多人因此而写出来的所谓诗歌从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当代诗歌的整体水平。
宋人严羽在《诗话》里写道:诗者,吟咏性情也。过去,诗歌是人们抒发理想、传递爱情的重要载体,而今,随着语音、视频等富媒体形式的出现,人们不会再选择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当理想主义和情怀不再作为诗人身上的标签,而是成为商人作为商业宣传的背书,诗歌便确乎成为了一小撮文艺青年才会拥有的珍奇。
愿汪国真先生的离去,只是告别,无关遗忘。

四月二十六日
乙未年三月初八

2015年4月13日星期一

避谈梦想

每到毕业季,梦想这个词就会被人们再一次地端上台来。这是一个全民谈论梦想的时代。电视里,评委问选手:「你的梦想是什么」,选手说:「我要开演唱会!」;报纸上,官员说「团结一致,实现复兴梦想!」;畅销书里,作家告诉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可是,在夜里我翘着二郎腿望着天花板的是时候——我想,我听过太多的梦想,却依然做不好一个梦。
我几乎没有一篇文章专门写过梦想,包括学生时代里的作文。我觉得这是个矫情的词汇,本能地想回避它,有一次我翻开小学时候写的同学录,那是十年前的东西,上面写着我要去剑桥,我要当中科院院士,才发现自己远离梦想已好多年了。
很多人也一样避谈梦想,因为我们不约而同地落入一个怪圈,年幼时天马行空,年少时踌躇满志,而此时拿到offer却茫然不知所往。人生导师们常说,梦想无所谓大,梦想就在脚下,可是,没有终点的走路,无异于在宇宙中迷失。高中的时候大家往纸条上写自己的未来梦想,知道写得最多的是什么吗?世界和平。
搞笑的是,虽然避谈梦想,但是我却并不拒绝理想,因为我很装的认为我们样范这群人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我们真正开始创业的时候,无数的人问我们是否做过市场调研,无数的人问我们商业模式是什么,
而我们答得很含糊。仿佛山腰间的一伙年轻人扛起旗帜——「要理想,不要商业。」
现在我们要在河西搞活动了。有人问,你们是不是要做励志公益演讲会呀?很遗憾,并不是。这就是一场避谈梦想,拒绝说教,听上去有点意思,实际上会很有意思的一场……嗯,活动。
愿若干年后,当我们重聚时,谈论的不是什么年少的梦想,而是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舞台上,那个谁谁谁,给我们唱了一首歌。

四月十三日
乙未年二月廿五

2015年4月12日星期日

聚集的力量

二〇一二年的三月,长沙下了一场连绵好久的雨,在某建筑工地里出土了一段南宋古城墙,为了保护它,一群人通过网络结识,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保护古城墙运动。这之后,样范推出了一期《长沙在哪里》专刊,虽然说最终阅读量并不是很大,但是我们欣慰地看到,有更多的人愿意从幕后走到台前,越来越多的人对文物保护开始产生兴趣。
我们意识到,网络拥有着一股聚集的力量,它让某一圈子里的人愿意从线上走向线下,它也将原本一些属于小众的文化和兴趣带给更多的人。
彼时样范做的,同样是我们今天想要继续做下去的。马化腾曾说「连接一切」,美团网王兴说「O2O(Online to Offline)价值万亿」。但是连接什么都不比连接人与人更加有温度,O2O 的蛋糕再大也终究是为了让你我的生活更加有趣。
过去几周,样范讨论了「青年文艺」的话题,讨论了「玩」的话题,这些都基于我们运营时的一些思考,那就是身处娱乐之都,为什么我们却仍然时常感觉到生活处处「没意思」?
我们即将在三月进行的新名堂,不求连接一切,只求给你的生活带来一点新意,它面向大众却不迎合大众,希望它能让更多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为更大的世界打开一扇窗。
三月八日
乙未年正月十八

2015年2月15日星期日

作为独立杂志的谢幕:媒体、互联网与理想主义

pic1
五年前,当我们在谈论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那时,独立微博客网站饭否正风生水起,人人网还处在它的巅峰时期,乔布斯在 MosconeWest 会展中心主持了人生最后一场发布会。彼时,诺基亚功能机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谁也没有想到智能手机会像今天这样普及。而在五年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从单核发展到八核,从 512MB 内存发展到 3GB 内存,滑动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不仅是一场又一场的技术革命,同时也潜移默化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当微博取代博客,微信颠覆 QQ,Instagram 力压 Flickr 的时候,这就预示着移动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普通用户在传统 PC 上的停留时间越来越短,以往在 PC 上需要完成的事情开始细分到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上:智能手机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平板电脑满足娱乐和阅读需求。
移动互联网不仅是互联网的移动化,更是内容和传播方式的移动化。移动为王的核心是内容为王,前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出任小米科技内容副总裁,前南都周刊出品人陈朝华加盟搜狐,都是巨头们在这个时代里对于内容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媒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因而电视、报纸、杂志等都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里寻求新的出路。调查显示,有 81% 的受访者只愿意花费不超过 5 分钟的时间在手机上阅读一篇字数在 1000 字以下的文章。那么也就是说,从前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提高收看率的重头戏深度调查、人物记录方面的内容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一切都变得很“轻”,变得很碎片,人们越来越懒,越来越“无趣”。
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作为独立杂志的《样范》谢幕的原因,谢幕是为了更好地转型,从电子杂志成为“新媒体”。那些当年作为《样范》的模仿对象的先驱者们:《常识》、《在场》、《独立阅读》……今天虽已不再见,但是它们身上的那些理想主义信念仍然将会继续存在于样范的基因之中,因为我们相信这个时代依然离不开理想主义,虽然提到这四个字时我们常常需要面对的是说笑与嘲讽。
过去,我们所做的事情很渺小,今天,我们所做的事情依然很渺小。我们只是希望给无趣的时代增添有趣,给浮躁和不安的社会输以理性以及时刻提醒我们自己,不忘年轻的初心。坦白地说,我们已经错过第一波转型新媒体的浪潮,现在正站在第二波转型的关口。未来,我们不仅仅只是个微信公众号,我们会试图连接人与服务,连接人与人,连接我和你。
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全新的样范也已来临。
                                          乙未年腊月廿七
pic2

2015年1月21日星期三

生活的一部分?

微信四周年,腾讯终于决定开始挖掘朋友圈这座金矿了。今天,所有微信用户的朋友圈里都出现了一条来自微信团队的信息: 

这也就暗示着朋友圈广告的到来。其实早在官方广告形式出现之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微商广告早已或多或少的霸占过我们的朋友圈。
凡是发代购广告的一律拉黑
我的一位朋友曾今这样表达过自己对朋友圈广告的痛斥。那么,即将出现的官方广告到底对朋友圈的未来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实际上,早在去年六月,腾讯就已经在微信公众号中上线推广功能,符合条件的公众号可以在文章最后加上推广,接入的广告由腾讯决定,按用户点击广告的次数产生收入,收入由腾讯和公众号按比例分成。但是,公众号里的文章毕竟还需要经过几步点击才能进入用户的眼睛,呈现效率远不及朋友圈。有数据显示,2014 年微信用户平均 每 6 分钟就会刷一次朋友圈,蕴藏的商机不可估量,因此,朋友圈广告的到来其实是迟早的事情。
其实,信息流广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已经成为许多社交网站的主要商业模式。比如在过去几年中,Facebook 的信息流广告收入在其移动广告收入的占比持续提升,2014 年三季度,占比已经达到 66%。而在 2013 年新浪微博也开始上线信息流广告,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效果。
但是不同于 Facebook 和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是一种更加私密的社交网络,因为用户面对的不再是 15 寸以上的电脑屏幕,而是 3.5~6 寸的手机屏幕,这样,一个时刻呈现在用户眼中的信息是有限的,大约 2~3 条。朋友圈的这种特点就决定了一条广告对于一个经常刷朋友圈的用户来说他是一定可以看到的。那么,微信现在约有 4.7 亿月活跃用户,假设只有 10% 朋友圈的中重度用户产生的商业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样的特点也决定了:朋友圈广告质量的好坏和投放的频率对用户体验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根据腾讯的 Slogan:广告,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腾讯试图让广告变得不那么像广告。由此,我们可以作出一些猜测:
  • 广告的展示数量和频率会严格限制
  • 广告的呈现形式必须精致、美观、优雅
  • 广告主的产品应该高端大气上档次
而根据科技媒体36氪的消息
首批腾讯朋友圈广告仅有 50 个广告主能够获得曝光机会,且要求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价格从 1000 万起。
1000 万的价格对于很多土豪企业来说,远比冠名一档电视节目便宜,然而能够带来的实际效益却可能要比冠名来得更加直接。未来,这或将是一个百亿级的移动广告市场,对于腾讯和商家来说都是双赢。
可是,对于用户呢?对于有些用户来说,朋友圈更像是一个用户自己的花园,在这里每天可以看到自己亲朋好友的状态,了解同学爱人的心情,或是吐槽自己的人生。而现在,有一个外人会不定时来到这个花园来表演一段节目,即使这段表演看起来那么高雅,但是给人的感觉总归会是怪怪的。
出现朋友圈广告以后,少数用户可能要奋而卸载朋友圈了。点赞太容易,当面夸太难,什么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许生活本身才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月二十一日
乙未年腊月初二

2015年1月1日星期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5新年献词

我们照例在新年的第一天里向你问好,惟愿人生喜乐,阖家幸福。或许你刚刚完成学校的期末考试,它是你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场考试;或许你刚刚写完年终总结,疲惫的工作打乱了人生的方向。然而,校园之外还有更大更深的社会考场,工作之余仍还有鲜活真实的生活,不管怎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〇一五年的第一天,是时候又一次出发了。

人们常常乐于找到一个词或者一条短语概括自己的上一年,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我们却很难找到这样的一个词汇和短语包罗它一整年的跌宕起伏。三月,昆明暴力恐怖事件让三十一条无辜的生命就此消逝,也让很多中国人突然意识到一点,那就是所谓恐怖袭击原来不再是新闻里国外水深火热的专属,它也随时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恐怖面前,多一份常识,多一份机智,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们所爱的人。

这一年的秋天,依法治国的庙堂之音在空中奏响,法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多关注,呼格吉勒图案、念斌案的反转,让我们慨叹法律正义终有时。然而,建立真正的法治不是伟大领袖的把舵领航,而是每一个人心中法治思维的建立,对权利的坚守和对权力的警惕。摆脱人治思维,摆脱“指示大于法律”,未来的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国与世界,那么近又那么远。APEC会议成功举办,彰显大国的体力与风范;“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凸显责任与远见。但是,APEC也好,丝绸之路也罢,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终究希望的,是空气的清新,教育的公平,信息的自由流通,口袋里的钱愈来愈多,说白了,就是“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让整个国家的发展变得更有意义。

今天,让我们怀着对未来更美好的期许出发,微笑、奔跑、发光。我们的征途不是星辰大海,而是脚下的万里长路,是脚踏实地,是始于足下,如此,去创造一个更加可以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