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雨毕竟和别处不同。永远会多几分娇羞和神秘,一下子就可以让整个城市笼罩在水幕之中。几年前曾去到一座北方小城旅游,时逢夏季,赶上一场滂沱大雨,便明显感受到与南方的雨的不同来。那雨中夹着凛冽,一丝一丝刮在手上,叫人感到不适,气温也随着雨很快降下来。在南方呆惯了的我本以为这夏天的雨淋在身上没多大问题,也可权当爽快爽快,却没想到身上却越觉得冷起来,喷嚏打了好几个,于是便找了个小旅馆,在里头躲了好久。
所以还是喜欢南方的雨,不是说我与北方有隙,毕竟生于斯长于斯,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充满感情。中国人的心里面总会有乡土情结。以前看到那些海外华人总说热爱祖国什么的,就觉得多少有点矫揉造作,对此不屑一顾。现在却也渐渐觉得还是有几番道理,看到那些电视画面的时候便不再多嘴。
我在清水塘过了六年,却终归不属于她。近来长沙也下了几场雨,终于又有了几分江南的感觉,下在清水塘的雨一滴一滴地打在路面上,也沁进我的心里。
若干年前,清水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区。然后不知什么时候在这里有了一所小学,继而又多了一所中学,思想的种子因而得以萌发。不久,文物贩子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安营扎寨,苦心孤诣,终于有了今天的规模。政府也觉得这里不失为一张城市名片,于是往路上铺上几块仿古的麻石,树几块碑,再在路口立上一块“清水塘古玩一条街”的牌子,如此折腾,没想到这里倒真是多了一番风韵。
但古玩商人机关算尽却没想过成就他们的人有朝一日也可以毁了他们。某日政府大笔一挥,在古玩铺上画上了一个个大大的“拆”字。商人们终于坐不住了,在街上贴横幅喊冤,而好事的长沙人也群情激奋,声援他们。这事闹了一阵子,然后又风平浪静。挖掘机停了下来,街市恢复平静,天空下着灰色的雨。
据说学校有些老师一辈子就打算在清水塘度过。小学在清水塘,中学在清水塘,大学去河西转一圈,然后又回到原点,苦苦耕耘。这样的故事讲给我们多半是激励我们要有点追求,不要像这些人一样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就此一辈子。“好男儿志在四方”,是的,人活一世确实有该所追求,偏安一隅只会如小小的学鸠不知道天的厚重。然而中国人总是很矛盾,在穷极一生后又希望叶落归根,回到自己开始的地方,颐养天年。我不知道清水塘是不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容纳下我千帆过尽后疲惫的身躯,用她的清水荡涤我的心灵,使我看到在原点的我最初的模样。
然而对于这里,我总是心存愧疚。六年过后,我依旧对她陌生。那些枝桠小巷我从未涉足,那些卖小吃卖文具的小店我也很少光顾,每一次我只是机械地从路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虽想驻足停留,但终归不能如愿。尽管如此,我却仍能感受到清水塘的亲切。
这种亲切来源于冥冥中的力量,把我和她联系在一起,使我不觉得拘谨。六年来,我早已把自己看作是清水塘的一员,常幻想站在学校的讲台上滔滔不绝,或是在街旁的小店吆喝叫卖。我想,是这里的两所学校让清水塘有了魂,有了魂便有了思想,有了思想便有了文化,而这种文化深深地刻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不感到一点儿害怕。
所以文化是一个很奇特的东西。对于原来一个外表冰冰冷冷无关紧要的东西,只要能披上文化的外衣就可以瞬间变得价值连城。它给了人无尽的幻想空间和控制力量,你大可因文化而想象,回忆或是做作,没有人管得住你。政治有形而文化无形,有形之物毕竟精力有限,而无形之物却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我不知道在清水塘,这种可爱的亲切的文化还能存在多久,但是就算这里断壁残垣,也不能使我们心里的那一点情感黯然褪色。某一天,只要她不经意的打个喷嚏,我们这些争气的不争气的便都会心急如焚,从四面八方仆仆赶来,陪伴在她的左右。
六月十三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