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2011年10月30日


    和其他很多人一样,我也是一名“90后”大学生,身上有许多“90后”年轻人所共有的特点,比如个性鲜明,渴望独立与新奇,但是却懒散与自我。前几天无意看了一下班上同学的学籍资料,然后竟发现只有我一个人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然而,我心里却并不是优越与自豪,相反却是不安与疑惑。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努力去发现和了解大家,试图从中找出城市与农村孩子的不同来。
   一般人普遍认为,由于家庭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农村孩子来到城市生活会更易产生孤独感与自卑感。然而,在我的体验与观察中,他们在外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自立与成熟,他们在处事上显得更为老练,在融入陌生环境中更为迅速,很多人才相处几天,就像是多年的老友一般了。相反,我却是有心理上的脆弱和强烈的孤独感。心理上的脆弱来自于过去在家舒适的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对比,而孤独感来自于我和他们之间在思想观念,认知态度上的差别。这些天里,我明显的感觉到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人之间在思想认识上的差别。许许多多在我们城市孩子眼里早已司空见惯的事物,在许多农村孩子眼里却是新奇和陌生的。而曾经,我们习惯于讲台上站着一男一女时就起哄,习惯于俩男的在一起勾肩搭背就大喊“搅基”,现在一切都变得单纯些了,真实些了。我们城市孩子,也许是养尊处优惯了,所以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挑三拣四的不适应感。包括我在内,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在入大学后都无限怀旧和想家,其实正是环境的改变与差别所造成的。正所谓“穷则思变”,在我同学身上所表现的自立、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恰是我所应该学习和弥补的。
   当然,在城市生活的经历并不就是会把人变得生活奢侈腐化,难于和人相处。我一直非常感谢过去的生活经历和中学母校的教育和培养。2008年,我以让人满意的成绩考入一中,这一时期也算是我到目前为止最令自己骄傲的时期。在一中生活和学习的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三年里,我认识了许多富有学识和个性的老师,许多志同道合,在一起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改变我人生观、价值观的书籍和知识。这些,都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当我在学校中感到孤独时,我便会记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忽然便会有一种“他们都不如我”的感觉,但是我自知,这种自大狂妄的思想不过是拿来聊以慰藉自己罢了。
   高考结束之后,我知自己并未考好,来到了现在所在的大学。身边有很多同学选择了复读,然而我却并未这样选择,即便在很多朋友都劝说我的情况下。我一直解释,这里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来,况且,二流的大学一样的一流的人才和大师。大学环境给了我们更多时间和自由,我们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一个普遍现象却是,有多少人从此跌入了游戏、牌局、玩乐的深渊,一看到这些,我不经背脊发凉,害怕有一天自己也跌入这个深渊无法回头。于是,我应深知保持学习和克服惰性的重要性,以至于不让玩乐毁了我自己,不让迷茫在大学泛滥成灾。大学毕竟和以前不同了,会遇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事,而这些都要比以前更加复杂更加棘手。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到了大学之后看不惯很多人和很多事。不同人有着不同的习惯,比如有的人特别喜欢用扬声器放歌,有的人习惯于好几天不洗澡,还有的人在我们看来非常的“乡”等等。在大学里,或许很难独善其身,但是我们也应该努力在外和别人打成一片,在内仍有一份孤独与清高,用海量的知识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不害怕独处,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可以在独处时心中绽开大千世界,也可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清寂。
   在高中三年里,我阅读了《墨子》和《庄子》两本典籍,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已深深注入我的脑海。墨子说:“爱人若爱其身”,就是提倡我们无条件地像爱自己一样爱身边的所有人;而在庄子的书里,也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句子。从此,我便把“爱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真实、自由而和谐的人生作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我想,在一个思想迷茫,道德滑坡的社会里,一个高尚而不虚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也必须具有的。
   其实我一直有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做一名旅行作家和报人。或许性格里的安静和喜好孤独驱使我有了这样的理想。走遍大江南北,写尽世间的美与丑并将它们弘扬于世,难道不是一件有意义而崇高的事吗?很多人到了大学之后就失去了目标和理想,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励志书籍,开各种各样的梦想班会,但这些,在现实的摧残和诱惑面前,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可是,人生没有什么十字路口,只有丁字路口而你要去的地方,往往在直行方向,我们始终是要毫不犹豫地向前走的。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乔布斯说过,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不是吗?

                                十月三十日
                              辛卯年十月初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