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每个学年结束,我都习惯写一篇文章以作纪念和总结。唯独今年这一篇拖了这么久才写,脑子里浮现出许许多多的场景和值得写下来的画面,让我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又从哪里结束。
首先要说,祝贺自己即将荣幸地被省内一所说出来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哪里的大学录取。高考结束以后,曾长久反思过自己的成绩,这确实不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一个分数。我最要好的一个朋友听到我的成绩后第一句话就是对我说:“你复读吗?”我回复了他说不复读,然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我是个愿意走回头路的人,复读对于我来说肯定是一种煎熬,我所选择的就只有向前走,即使前面布满了魑魅魍魉,妖魔鬼怪。
在很多中国人心中,大学本科在哪里读很大程度上就看出了你个人能力如何。虽然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相当片面,但就当下而言,浮躁的我们没有精力去设计一套评价体系去衡量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所以,从这个层次上说,我对自己的成绩还是不甘的。高考改变命运,改变了他们,也改变了我。
自高二以来,有一个声音长久围绕在我耳边,那就是我为什么不学文科。也有很多人开玩笑说我学了文科肯定拿状元。也许我真有这个实力吧,我也承认那样的选择也许会更好,但是我从来就不后悔于学理科的决定。如果真要我说出个原因一二,我想我会站在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把文科数落得一干二净,照顾到朋友们的感情,我还是不说吧。高三一年下来,人已经变得相当的功利、老成和体制化了。
要说高中三年下来有什么遗憾没有,这自然是有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把高考的作文写好。前几天一个好友告诉我说刘骐老师曾在他们班读过我的文章,一下子我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刘老师是我最尊敬和喜爱的一位老师。在他教育我的十个月里,我的知识得到丰富,在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上也有转变。初次见面时,他面无表情。起立寒暄过后即知他个性十足。讲课时幽默大方,批评人时又一针见血,严肃认真。做文上,他主张写小事,写身边事,务实不做作;做人上,他鼓励青年人要有朝气,提倡我们该做什么时就做什么,心无旁骛。这些在我以后的学习和为人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时常看到他在办公室静静地看书,或是举着烟在走廊上踱步,每每想上前跟他寒暄一番,却又欲言又止,快步离开。也许,这正是所谓的敬畏吧。
一年前的今天,正是我高三生活开始的时候。那时候,还在为将到来的晚自习而惶恐不已,还在就新老师的好坏和同学们议论纷纷。戴老师还说,同学们要抓紧时间啊,二百多天真的好快就会过去啊!
该过去的终究过去了。高三一年从来就是单调为主而七彩作伴的。让我记忆深刻无法忘却的就是每个晚自习的休息十分钟和几个好朋友去科艺楼搞所谓的探险。其实不过是在漆黑的教学楼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幼稚而无聊。但我们竟也乐此不疲,每个晚上都跑到那里去无聊地疯一把,一直持续到晚自习结束。或许正是高三的单调又唤起了我们一点七彩的童趣吧。
过完高三也算是人生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许多画面仍然常常不经意地从眼前溜过。像刀哥在讲台上发火,戴老师的歌声,王先华的破音还有王海军的政治评论等等。但是不能割舍的总有一天也会要为了更好的而将它渐渐遗忘。现在我开始想象自己的大学生活,希望遇到几个好室友,几个好导师,如此,我也算是欣慰了。
最后引用一段文字: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回忆童年可以是一种解压方式,但不可以做逃避现实借口。现在再困难,我们也能闯过去;只要还活着就没有理由逃避现实困难,就要千方百计找到破解难题方法。未来再艰险,我们只能走进去;时刻都在心里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的人,始终坚信明天比今天更美好。
然后依旧是感谢名单。
感谢康雨轩、吴量、向珈良,你们当中有的去了美国TOP50的名校,有的去了211+985,你们是我的榜样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感谢汪楚琪、蔡天培、肖国程、谭梓程、叶泽立、陈格炜、唐京龙、李贤哲、潘峰、赵川、邓义全、唐巾尧,高三一整年有各位的陪伴,实在是我的荣幸;
感谢鸡姐和她的电子词典,还有欧阳银屏、张文隽、任艺艺、周融融,高三能够坐在各位边上,给我增添了不少欢乐;
感谢胡雪文、戴珍、成特立、王海军、王先华、熊娟、杨稳,没有你们的教诲,就不会有有现在的我;
感谢蟹爪、饭否、人人,这么说虽然有点打广告的嫌疑,但是没有你们,我的心情将无处发泄;
感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感谢我自己。
七月二十日
辛卯年六月二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